欢迎访问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温阳通络治骨松
发布时间:2023/11/27     字体显示: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矿盐和骨基质比例减少,造成骨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根据这个临床表现,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于“痿证”范畴。《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杨凤云教授表示,骨质疏松病位在骨,其本在肾。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大致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肾虚精亏。若肾阳虚衰,则阳气无法激发和营养骨骼,就难以充骨生髓,会导致骨松不健。2.正虚邪侵。人体正气亏虚后,就会导致卫外功能下降,此时内里空虚,容易气血不足、骨失所养、髓虚骨疏。与此同时,外邪也容易趁虚而入,加重不适症状。3.先天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肾脏亏虚,难以充骨生髓,则骨失所养,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结合疾病诱因,杨凤云教授将骨质疏松症证型分为三型,并总结出临床辨证要点。肾虚精亏型表现为腰背疼痛、腿膝酸软、驼背弯腰、身高变矮、畏寒、小便频且夜尿多、手足心热、咽干舌燥,受轻微外力可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正虚邪侵型表现为腰背疼痛、腿膝酸软、易着凉、易发生骨折;先天不足型骨质疏松症者,青少年时期多表现为背部下端、腕部和足部开始隐痛,逐渐出现行走不适,常见膝关节、踝关节痛和下肢骨折;成年后多以腰背疼痛为主,好发于肋骨、耻骨、坐骨,并易骨折。

结合数十载临床经验,杨凤云教授总结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遣方用药经验。凡肾虚精亏者,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方用左归丸加淫羊藿、鹿衔草;或用中成药骨疏康、仙灵骨葆、骨松宝等。正虚邪侵者以扶正固本为主,方用鹿角胶丸。先天不足者治以填精养血、助阳益气,方用龟鹿二仙胶汤。此外,骨质疏松患者患病日久,常因虚致瘀,杨凤云教授认为其本为脾肾阳虚,瘀血为标,治法当以温阳通络法为主,温补脾肾、祛瘀通络。方以“阳和汤”加减,巴戟天温补肾阳;鹿角胶填精补髓、强筋壮骨;肉桂、炮姜温阳散寒;麻黄开腠理以达表;茯苓祛湿;红花和鸡血藤补血、活血、祛瘀;木瓜舒筋活络;汉防己利水消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传统医学讲究“治未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大于治疗,想要骨头强健,除了平时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适度的日照(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还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研究表明,年龄增加和女性绝经后会加重骨量丢失,因此,这部分人群更应加强骨质疏松的预防。比如,应知晓并重视绝经后和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骨量丢失。对已经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还应加强陪护,预防骨折发生。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要保证足量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骨量积累及减少发病非常有益,建议坚持进行。

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无障碍
本站由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ALL Right
地址:中国·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西街2179号 邮政编码:048000 联系电话:0356-2024061
Copyright © 2016, wjw.jcgov.gov.cn 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地图
备案号:晋ICP备05001036号 网站标识码:1405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