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菜一汤的生活是不是过的很惬意呢?一碗热乎乎的汤,可以从胃暖到心。不过,喝汤除了味觉上得到满足以外,真的能起到传说中“大补”的作用吗?如何才能美味健康的喝汤呢?
骨头汤,补钙?
说到喝汤,美味的骨头汤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最爱,很多人认为,用骨头熬汤可以将其中的钙质熬进汤中,进而喝汤补钙。但实际上,可溶入骨头汤中的钙量其实是微乎其微的,这是因为骨头中的钙主要以羟磷灰石的结晶存在,它是不溶于水的。
汤中加醋?那也不管用!
醋酸可以与钙结合生成醋酸钙,使钙溶入汤中,这是医学实验室的结论。在生活中,你要把骨头放到至一锅醋中,还要经过持续加热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汤中滴醋微不足道。所以,想要补钙,还是放过骨头汤吧!
熬制时间越久,越营养?
一锅美味的汤,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很多人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越好。其实,长时间的煲煮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尤其是植物性食材中对热敏感的维生素和一些植物化学物质。与此同时,我们想要通过喝汤来补充营养的愿望也在等待的过程中悄然落空。
喝汤,顺序很重要!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偏向于在餐后享受汤品,但殊不知此时多已饱腹,再喝汤汁容易导致营养过剩,甚至造成肥胖。而且汤汁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
但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饭前喝汤还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食欲,同时也降低了肥胖的发生。
喝汤的同时,别忘了吃渣!
大多数人在喝汤的时候,只喜欢喝汤水而不爱吃渣。他们认为,汤已经煲了很久,营养都在汤里。其实不然,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块本身。
实验证明: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渣,与其说是补,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形中的“浪费”。
喝汤虽健康,但有部分人不宜喝汤!
比起喝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如吃肉。那是因为猪肉、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动物性蛋白质的细胞膜遭到破坏,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会以嘌呤的形式散落在汤中,此时汤中的嘌呤物质很高,汤中肉的嘌呤物质已经明显减少,因此,痛风患者可以吃些水煮过的肉,但千万不要喝汤。冬瓜是嘌呤很低的蔬菜,而且水份含量高,又本身有消暑利尿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高尿酸人群食用。平常高尿酸人群都不敢喝汤,那这个冬瓜汤就非常适合,再加上鸡蛋这种嘌呤很低的动物性食物,又香又合适。
喝汤,看似简单,却充满了饮食之道,只有真的懂得火候、食材、与调味的原理,饭前喝汤虽然有好处,但是也要适量。了解每一份汤品背后所蕴含的味道与价值,才能享受喝汤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一盒饭,一碗汤,几尊小菜,中国的养生向来如此惬意闲适,但唯有科学的对待,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喝汤养生,有时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