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科学研判发展大势,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导向与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把握历史方位,校准前行航向。准确认识和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明确前行方向、制定正确策略的前提。“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与深刻变革的发展条件。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深刻阐明了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主题、主线与战略重点,为我们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要置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深刻理解“十五五”规划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内在逻辑与战略衔接。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使各项政策举措既符合国家宏观战略导向,又能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要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研讨,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确保始终沿着正确轨道破浪前行,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人民至上,筑牢民生基石。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会规划建议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点部署。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补齐民生保障短板,优化民生服务供给。要着力构建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要更加关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缩小发展差距,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更具温度、幸福更具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不懈努力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凝聚起共创“十五五”伟业的磅礴力量。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举措。“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更加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利益固化藩篱,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创新生态,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要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大胆实践、先行先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十五五”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
强化担当作为,保障“十五五”蓝图落地。宏伟蓝图不会自动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将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落实,核心在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投身到贯彻落实规划建议的伟大实践中。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懂业务、精管理、善作为的行家里手,有效克服“本领恐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勇于直面风险挑战,敢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本色,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增长才干。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各种风险隐患的预见和应对能力,为“十五五”规划顺利实施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规划目标变为发展现实,在新征程上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转载自: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