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改动态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好国家资源的承接者 当好区域资源的输出者
发布时间:2025/10/09     字体显示:

1959年,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门诊正式开诊,这也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中大一附院)的前身。如今,历经六十余年砥砺奋进,当年的门诊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2023年1月,由安中大一附院作为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上海曙光医院)作为输出单位,合作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以下简称曙光安徽医院)正式开诊。“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要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安中大一附院党委书记聂久胜表示。而安中大一附院近两年的高速发展也证实了聂久胜的话:“我们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

强强联合,既独立又密不可分

为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安中大一附院将医院西区整个院区提供给曙光安徽医院建设使用,同时完成西区的清产核资工作,以便曙光安徽医院以“独立法人、独立运行、独立核算”的“三独立”原则运行。

“‘三独立’的运行原则可以让上海曙光医院的各类资源在安徽当地充分发挥优势。”聂久胜告诉记者,“三独立”不代表分家,曙光安徽医院与安中大一附院仍然紧紧绑定。除场地支持以外,安中大一附院还为曙光安徽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员支持以及保障措施。安中大一附院将西区600余名员工全部转聘至曙光安徽医院,并派驻了院领导成员2名、临床医护骨干41名、管理人员14名,与上海曙光医院派驻的包括总院长、执行院长及医护和管理骨干等在内的共计76名帮扶人员共同形成新的骨干团队,承担起曙光安徽医院的医疗业务和运行管理责任。

曙光安徽医院临床业务科室负责人岗位实行“学术主任指导、名誉主任挂帅、科主任管理制”三驾马车式管理机制。名誉主任由上海曙光医院专家担任,负责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提升科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学术主任由安中大一附院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卓越学术成就的老专家担任,他们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泛的行业资源,为科室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支持;科主任则是科室管理的核心,负责日常运营、团队建设、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等工作。“这一协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输出医院、依托医院、项目医院多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群。”聂久胜说。

能力提升,既有人又有技术

尽管曙光安徽医院目前仍然处于边建设边运营的阶段,但一组数据足以证实其发展变化。据统计,与2022年相比,2024年安中大一附院门急诊量增幅达到123.36%,出院人数增幅35.34%,床位周转次数增幅41.57%,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3.68天,三、四级手术台次增幅31.73%。“这些成效得益于曙光安徽医院与安中大一附院融合且密不可分的联系。”聂久胜介绍,上海曙光医院输出到曙光安徽医院的技术资源,充实到曙光安徽医院的专科建设力量中后,还可以迅速被吸收转化到安中大一附院的专科建设与诊疗实践之中,为新技术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陆续引入的新技术也为安中大一附院填补了9个学科51类手术领域的空白。

在曙光安徽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上海曙光医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选派到安徽的临床业务骨干中,有不少来自肝病科、肾病科、骨伤科等优势专科的专家,为曙光安徽医院新开设了17个专科门诊和8个专病门诊,丰富和强化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病专科建设。在上海曙光医院的支持和帮扶下,曙光安徽医院积极发展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新开设传统医学科、泌尿外科等,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中心,累计平移上海曙光医院开展的医疗新技术83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安中大一附院坚持“外引内育”,围绕学科方向精准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并配套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团队支持;实施“学科骨干培养计划”,每年遴选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赴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进修,参与重大项目和学术交流。为加快高层次人才的融合,曙光安徽医院持续推进全员轮训计划,目前已分批次安排22批共计323人次人员赴上海曙光医院进修学习,并且已于今年7月底完成了护理人员全员轮训工作。

目前,曙光安徽医院肝病科、推拿科、康复科已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脑病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老年病科入选国家中医重点科室建设项目,还新设立了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5个、岐黄学者工作室1个。“如今,医院的专科能力强了,接诊病人更有底气了。”聂久胜说。

双向赋能,既承接又输出

“作为省级龙头医院,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和省级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双重角色。我们既是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的承接者,也是区域医疗资源的输出者。”聂久胜对于安中大一附院的发展定位有着明确的规划,即医院要通过“双向赋能、协同发展”的管理策略,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的有机统一和双向提升。

在顶层设计方面,安中大一附院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国家与省级两个层面的建设目标、任务分工和资源配置机制,制订差异化的输出与输入计划,确保能够及时消化、吸收国家层面承接的优质资源(如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并结合本省实际进行转化和创新,再有序地向亳州市中医院、黄山市中医院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输出。聂久胜认为,这项工作考验的是医院是否能够做好设计、调研和规划,让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切实解决区域内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曙光安徽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引入上海曙光医院的国家级团队力量,提升自身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安中大一附院作为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的输出医院,将成熟的管理模式、重点专科建设经验、人才培养体系等系统性平移至亳州市中医院、黄山市中医院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了“接收—转化—输出”的良性循环。

在专科建设方面,安中大一附院根据国家与省级医疗中心的不同定位,明确各自建设重点,实现错位发展。聂久胜介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更注重“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如肝病、心血管、肾病等;省级中心更侧重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能力提升和特色专科培育。“差异化发展既避免了资源重复投入,也增强了整体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互补性。”

“每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都要在国家战略目标牵引下因地制宜走特色道路。”聂久胜说,安中大一附院通过系统谋划、机制创新和精细管理,实现了“接收优质资源”与“输出本土经验”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也有效带动了省内多个地市级中医医院的发展,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出“国家—省级—市县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安徽样板。


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无障碍
本站由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ALL Right
地址:中国·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西街2179号 邮政编码:048000 联系电话:0356-2024061
Copyright © 2016, wjw.jcgov.gov.cn 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地图
备案号:晋ICP备05001036号 网站标识码:1405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