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促进新时期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必修课。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积极探索构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药学服务体系,借助药学服务转型契机推行临床药师驻科服务,将临床药师工作的主战场转移至临床病区,促使药学服务贴近社会、贴近患者、贴近临床。通过驻科,医院在危重症及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等患者救治方面实现了医师、药师专长互补,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有效性,并及时预警、实时监测、及早干预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作为首批国家驻科药师工作模式试点单位,医院坚持“以驻科药师队伍建设为根基,以贴近患者的药学服务为核心,以服务规范为指导,以质量控制为关键,以信息建设为支撑”,不断探索完善驻科药师的工作模式,力求药学服务取得实效。医院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实施及加强驻科管理等系列举措,确保临床药师驻科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组织制定试点工作系列规章制度,包括药物重整、药学查房、药学会诊、处方审核、药学监护、药学门诊、用药教育、用药咨询等系列工作规程,明确驻科药师在病区开展药学服务的对象、内容、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医院重视质控管理、评价监督,通过制定《临床药师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及驻科药师岗位职责月度、年度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调动驻科临床药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驻科药师作用。此外,医院还引进了临床药师移动查房系统,组织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建立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等,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医院自首批试点在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代谢科、骨科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病学科6个科室/中心驻科以来,现已拓展至消化内科、肿瘤中心、小儿综合内科、中医内科、骨科中心、肠道中心等20个科室/中心驻科,临床药师驻科学科覆盖率超过80%。临床药师通过每日深入病区开展驻科服务,与医护形成治疗团队,充分发挥药师专业优势,提高临床治疗的精准度和合理性。通过与医护等共同查房,临床药师实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各种监测指标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并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助力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的精准治疗。用药监护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动监测和上报系统”主动监测潜在不良反应,并通过医疗大数据开发风险预测模型,对于早期识别的高风险患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针对不同学科的优势病种、特色技术,形成各具特色的专科药学服务模式,包括神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围手术期的药学监护、基于生命支持系统的重症药学监护、外科加速康复药学、全院血糖多学科综合管理、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等。自2023年12月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完善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以来(新增和修订“药学门诊诊察费”“住院诊察费”“会诊费”3项),驻科药师在实践中将住院诊察费收取与药物重整、医嘱审核、用药监护、治疗药物监测、用药教育等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了工作价值。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多项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医院管理层、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一方面,该项工作成为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 DRG/DIP 管理方面,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特别是在药物经济学和临床疗效评估方面的专长,帮助医院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精细化控制。通过优化药物使用策略,临床药师助力医院更好地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要求,实现医疗成本控制。驻科服务作为药师参与临床诊疗的有效途径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也是医院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支撑点。通过强化这一环节,医院能够在保证患者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医患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该项工作让药师成为临床诊疗更加安全有效的团队合作伙伴。在诊疗活动中,医师擅长疾病诊断、脏器功能评估等,临床药师则更擅长药物药代动力学监测、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等;在事前医嘱审核中,药师合理用药守门人作用的发挥对临床诊疗至关重要。同时,临床药师驻科实施用药监护过程中,充分发挥同类药品比较、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药物剂量调整、潜在相互作用识别等专业优势,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有力的药学支撑,从而全方位综合患者疾病及病理生理状况,进行个体化的精准药物治疗,实现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 对患者而言,尤其是多病共存、多药共用患者,各种门类药品使用相关知识可谓“纷繁复杂”。药品该在什么时间服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不同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临床药师驻科服务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依从性、认知度等情况进行评估,用适于患者理解的语言指导患者科学认识所患疾病、正确使用相关药品,包括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不仅能提高患者用药的规范性、正确性,还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提高用药依从性,尤其对慢性病患者异常检验检查指标控制、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大有裨益。驻科药师通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衡量药物成本效益比,优化专科药品目录及临床药物治疗路径,制定最佳成本效益用药方案,减少了医保支出,优化了药物资源配比。医院通过实行临床药师驻科责任制及建立事前审核—事中干预—事后点评的闭环合理用药监管体系,“一无二超三大”(无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大浓度、大包围、大处方)现象得以有效遏制,基本药物、集采药品及抗菌药物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同时,驻科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美誉度。药学部将驻科药师工作进行了提炼总结,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优化,并进行推广,在全市及全国形成行业影响。临床药师通过驻科开展医药联合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多学科会诊等,为医师治疗决策提供药学技术支撑。2024年,临床药师驻科参与查房3000余次,审核医嘱73万余条,监护患者3000余例,提供用药建议1000余条,实施药物重整、用药监护5000余例次,参与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及MDT 3000余例次。这极大地减少了医生解决相关问题的精力投入,通过专科优势互补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精准化及治疗效果最大化,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临床药师通过个人教育、分期教育及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的多模式教育,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除面对面个人教育外,驻科药师聚焦患者疾病分期(严重程度不同)、用药品种、用药数量及治疗目标,定期集中进行患者分期教育,解决共性问题;借助信息系统精准定位使用特殊药品的患者,如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特殊使用方法药物(含装置类药物)、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患者,对其进行重点药物教育。教育内容涵盖疾病认识、用药原因、用药方法、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用药疗程和药物相互作用7大方面。临床药师驻科服务通过医药协同、贴近患者,显著提升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及医疗质量,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院长期良性发展、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