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推动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各地卫生健康系统都有哪些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中国卫生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主题教育进行时”专栏文章,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建议和思考。
今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宁夏是民族地区,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民族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系统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充分认清当前宁夏面临的人口形势,主动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全区人口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宁夏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宁夏贡献。
当前,宁夏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的突出特征,全区人口负增长、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已经开始显现。
一是人口负增长趋势已经显现。2022年,宁夏常住人口增加了3万人,仍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只有0.41%,2021年为0.55%;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745万人左右),此后将进入人口下降通道。
二是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明显。固原、吴忠、中卫3市生育水平高于全区,银川、吴忠2市人口吸纳能力较强,全区人口增量的49%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呈负增长(-0.16%)。
三是出生减少和人口净流出并存。2022年全区出生减少0.7万人,全区人口净流出0.2万人,随着全国和多数省份人口负增长的持续,宁夏人口净流出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人口净流出的县区也将增多。
四是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推进。2022年末,全区60岁及以上人口104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宁夏老龄化进入加速期,每年新增老年人口比出生人口多3万人。
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一要建立经济支持政策,主要通过育儿补贴、税收减免、住房福利等政策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升婚育意愿。二要建立时间支持政策,通过完善休假制度,减少父母工作和家庭的时间冲突。三要建立服务支持政策,通过为年幼子女家庭提供托育、学前教育等公共配套服务,帮助减轻养育负担。四要建立文化支持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婚育观,适龄婚育、传承优良家教家风。五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加强高层倡导,争取党委和政府领导支持,将优化生育政策纳入到全局工作中统筹部署。
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一要有效落实千人口托位指标。目前,宁夏的千人口托位数仅为1.59个,明显低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要积极拓展公办托育、社区托育、用人单位托育、家庭托育等多种模式,确保完成托位建设目标。二要继续实施好托育建设工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今年宁夏争取按期建成3个市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6个公办托育机构。同时,积极开展普惠托育服务项目储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托育机构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推动建设一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三要深化示范创建活动。要联合工会部门,持续开展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创建活动,每年在五市各培育1~2个用人单位托育服务示范点。
加强人口监测和战略研究。一要密切监测人口变动态势和政策实施效果。同时,要强化监测成果运用,作为争取政策支持、工作考核评价的依据和参考。二要稳步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应用管理。要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好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二期项目建设。要在人口信息融合共享和数据应用开发上下功夫。三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作用,深化人口重大问题研究,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不断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一要加强优生优育服务。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二要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升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一级预防措施服务水平,完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出生缺陷二级预防措施,强化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障碍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及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三级预防措施。三要加强儿童健康服务。落实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加强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基层儿童保健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母婴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推进新生儿参加居民医保服务管理工作。四要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医疗机构与学校密切协作,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加强辅助生殖机构监管,强化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
一是完善老龄工作政策。制定印发《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自治区健康老龄化“十四五”规划》。组织开展全国示范性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持续解决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全区老龄事业、老龄健康服务状况和医养结合现状,摸清制约全区老龄工作的底数。
二是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制订印发《自治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标准》(试行),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速升级。实施老年心理关爱、口腔健康、营养改善、痴呆防治四项行动,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建设7个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示范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康复)科占比达到60%,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三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一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居家医疗服务供给,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二要加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增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三要优化服务衔接。促进医疗养老资源共享,推进信息化应用,推动智慧养老落地落实。四要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五要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培养培训医养结合人才,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
四是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布局。要加大资金支持和部门合作协同,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通过各类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健康养老社会领域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建设一批“医、护、养、学、研”特色康体养生服务项目。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构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医养联合体;推动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养生养老、旅居养老、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养老与地产、保险融合发展,鼓励地产企业投资开发养老社区、养老机构、特色养老小镇等,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丰富老年人的社会保险产品,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可及的健康产品。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